一、联姻与和亲的区别
1、和亲和联姻,自古以来就是进行国际斗争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个手段比送人质更有效,但也有一个约束条件:就是统治者的婚姻关系不能太乱。中世纪的欧洲经常以联姻的方法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经常用联姻的方法化解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但是说实话,同样的方法在欧洲的中世纪比较管用,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则几乎就不管用,究其原因,中国的贵族阶层流行不知厌足的多妻制,多妻的结果就是婚姻的约束效力下降。到后来,一个国君向其他的国君送女儿就像是送一件普通的礼物,自己都拿着不以为贵,别人更是不以为贵。要是这女儿多少有几分姿色,或许还能起点政治作用,否则的话,送了跟没送一样。
2、人质的作用就更等而下之。多妻就意味着多子,国君的孩子多到自己都认不过来,你把他送到别的国家里做人质,别的国家也不会把他当成信义的保证。秦始皇的老爹被送到赵国做人质,秦赵两国照常开战,打得死去活来。秦国的国王已经忘了:自己的孩子还在人家那里做人质呢!赵国的国王也不把人质当回事:这人质毫无利用的价值,所以,惩罚人质已经失去了报复意义。
3、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中世纪的欧洲,就不必有这么多的疑虑。欧洲实行一夫一妻制,所以欧洲的国君在政治婚姻的选择上远比中国更为慎重;而且由于双方都会慎重选择,欧洲的政治婚姻只能采取联姻,而不可能采取和亲这种方式。联姻是双方面的婚姻互动,和亲是单方面的婚姻给于。联姻牵着双方,和亲则只牵住一方.
二、和亲别称
和亲是指两个不同国家或民族之间为了政治、经济或文化等目的而进行的联姻。它在历史上有很多别称,比如“和蕃”“和戎”“联姻”“通婚”等。这些别称都强调了通过婚姻关系来维护和平、促进交流和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此外,和亲有时也被称为“婚姻外交”“政治联姻”或“外交婚姻”,突出了其政治和外交层面的意义。在一些文化中,和亲还可能有特定的称呼,如“公主出嫁”“王子娶妻”等。
总的来说,和亲的别称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对这种政治手段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这些别称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亲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及其所带来的影响😄 你对和亲政策感兴趣吗?想不想了解一些具体的和亲案例呢?
三、有没有好看的公主远嫁和亲类的小说,就是嫁给别国皇子或王的,《公主和亲》就不用推荐了
1 穿越之和亲长公主2 缭乱边愁之公主和亲3 雪落离愁寒澈心4 傲妃难驯5 红颜断之恨嫁王妃6、和亲公主7、王的和亲公主《除了我你还可以爱谁野蛮大王来抢亲公主物语 系列蛮王驯妻